金钱草

学习治未病理论重视痛风病防治

发布时间:2022/5/5 13:29:52   点击数:
北京酒渣鼻正规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210310/8733703.html

学习治未病理论重视痛风病防治

祖国医学“治未病”理论源远流长,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独具影响的核心理论之一,是预防疾病发生、防治疾病发展和演变的中医诊疗基本法则。笔者在温习经典著作过程中,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痛风病防治的思考,感悟颇多,类似痛风缠绵难愈、反复发作这样的慢性疾病,若以“治未病”思想作为指导原则,主动干预,不失为是一种治疗慢性疾病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一、“治未病”理论渊源

“治未病”思想源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性。历代医家对“治未病”理论不断丰富、不断充实。如东汉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篇》中云:“见肝知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运用五行相乘相侮规律,防微杜渐,是“治未病”思想既病防变的具体体现;唐代孙思邈提出疾病应分“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在《备急千金要方》中用针刺预防中风,具体方法:惟风防尔,针耳前动脉及风府神良;元代朱丹溪有“与其求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的论述,提出了预防与养生的重要性;明代杨继州著《针灸大成》中有艾灸中风的详细记载;清代叶天士依据温热病发展规律和温邪易伤津耗液的特点,提出对于肾水素虚者应防病邪乘虚深入下焦,损及肾阴,故在治疗上主张甘寒养胃的同时加入咸寒滋肾之品。“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既病防变法则的典范。

历代医家对“治未病”思想内容的拓展和充实,体现了古代贤达对“治未病”思想重视和弘扬。综合各家学说,“治未病”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未病养生,防患于未然;二是既病防变,防微杜渐;三是已病早治,防止传变;在“治未病”治疗原则指导下,可以改善人体体质,增加自身抵抗力,阻止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二、“治未病”对痛风防治的思考

笔者在读研时曾以泄浊化瘀调益脾肾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为研究课题,运用于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还属于常规被动的治疗方法,如何防治痛风的发生,减少复发;如何防治痛风的肾损害,一直是临床上预防治疗痛风的难点。笔者从中医“治未病”理论中得到领悟,受到启迪,及早发现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或痛风间歇期控制高嘌呤饮食、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的同时,主动出击,采取痛风(高尿酸血症)药物干预,对解决痛风上述难点的问题,可能会有一定的帮助。

1、对痛风发病机理药物干预

《杂病会心录》曰:“脾元健运,则散精于肺,而肌腠坚固,外湿无由而入;肾气充实,则阴阳调和而升降有度,内湿何由而生”。在痛风发病的过程中,湿浊痰瘀是始终贯穿的病理产物。浊毒瘀结内生,与脾肾二脏清浊代谢的紊乱有关。先天禀赋不足,脾肾功能失健,其运转输布和气化蒸发失常,水谷精微可以化生为湿浊、痰饮、瘀血等致病物质,若不能正常排出,停积体内,阻碍气血运行,浊瘀又可以损及脏腑的生理功能。如此互为因果,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正是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内在因素。脾肾不足、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基础。

基于高尿酸血症或痛风间歇期往往无主诉或没有明显症状,或临床无证可辨的情况,根据“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既病防渐”“治未病”的原则,首先从痛风发病机理上进行药物干预,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证。如气虚型体质以六君子汤为主方;阴虚型体质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方;阳虚型体质以附桂八味丸为主方;痰湿型体质以二陈汤合平胃散为主方等。通过人体体质的调整,可以恢复和激发机体整体的功能,以杜绝和防止痰湿浊瘀的产生,从而抑制和减少尿酸的生成。同时结合中药药理,配合选用一些有关针对性的药物:如土茯苓、萆薢、威灵仙、苍术、薏苡仁、地龙、玉米须、金钱草、白茅根、车前草、蚕沙等有利湿化浊、降低尿酸的作用;芫花(芫花素等)、大黄(大黄素)、虎杖、生首乌等清热解毒、通腑化瘀,对黄嘌呤氧化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而能减少尿酸的合成;百合、山慈菇等有秋水仙碱样的作用;穿山龙、土茯苓、秦艽、防已、黄柏、忍冬藤、仙灵脾等有非皮质类的抗炎作用;石见穿、猫爪草、山慈菇、海藻、生牡蛎、生半夏、制南星、僵蚕等化痰软坚、散结消瘕,对软化痛风结节有一定功效;金雀根、金钱草、石韦、鸡内金、瞿麦、泽泻、益母草、大黄、穿山龙、水飞蓟、水红花等清热通淋、化瘀排石,对消除尿酸盐沉积于肾小管及肾间质引起的炎症和肾梗阻(肾结石)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蚕沙、青皮、橘皮等能碱化尿酸,降低尿液中尿酸水平。对痛风发病机理药物干预,有利于调整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减少血尿酸的生成,防止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减轻尿酸盐对血管、心、脑、肾等器官的影响。

2、对异常实验室指标药物干扰

古代中医文献没有针对各种检查指标进行治疗的记载,而实质上现代理化检查是望闻问切四诊检查方法的延伸和拓展,使之更科学化和现代化。针对血沉、C-反应蛋白、血尿酸、肝肾功能等指标及X线摄片异常改变,中药有很好的疗效。如土茯苓、黄柏、生地黄、丹皮、秦艽、忍冬藤、虎杖等,能降低ESR、CRP的升高;秦皮能促进尿酸排泄,临床可配合土茯苓、威灵仙、车前子等用于UA升高的治疗;对肾功能异常(Cr、BUN升高)、蛋白尿,临床可选用黄芪、冬虫夏草、大黄、积雪草、益母草、徐长卿等具有改善肾功能作用的药物;长期或不合理使用抗炎、抗尿酸制剂等药物引起肝脏损伤、肝功能不全等,有研究显示,垂盆草、水飞蓟、紫丹参、虎杖、苦参、茵陈、枸杞、五味子等有降低转氨酶、保护肝脏的作用,有效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X线摄片检查若显示关节面或骨端皮质有透光性缺损阴影,呈现虫蚀样、穿凿样、蜂窝状、囊状改变,往往骨质难以修复和新生。为防止尿酸盐形成而引起的骨质破坏,在积极治疗痛风的基础上,可适当选用如骨碎补、续断、仙灵脾、接骨木、狗脊、龙骨、牡蛎、穿山甲、龟板等益肾壮骨、化瘀消瘕之品,以养护骨质,降低骨破坏的发生率。及早对异常实验室指标药物干预,有利于改善或恢复异常的实验室指标,修复体内损伤的细胞和脏器,控制或延缓病情的发展。

作者:蒋恬

南通良春中医药研究所副所长,主治中医师,高级营养师,新加坡全科中医师。非遗“朱良春益肾蠲痹法”第三代传人。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在读博士曾在科学院工作期间,曾研究过中医音乐疗法、灸疗等自然疗法。

中医世家出生的蒋恬医生秉承家风,自幼师承祖父儿科名家蒋仰三先生、外祖父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学习中医基础知识,随后在主任中医师的父母苛严教导之下系统学习中医临床诊疗知识,深得家传。在运用中医学辩证论治的基础上,药食并举,身心共调。坚持医身渡心的治疗理念,义诊达十年。

欢迎医院官方微博

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mggu.com/jqckl/132006.html

------分隔线----------------------------